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本期學術版推出學術對話,對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及其偉大實踐進行深入研究闡釋,力圖從學理上闡明中國式現代化對現代化之問的科學回答、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重大意義。
世界觀
主持人: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性潮流,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向往。請談一談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世界觀及其實踐,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作出了怎樣的創新發展。
徐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作為整體的世界歷史與世界現代化密切相關。15世紀后,伴隨地理大發現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人類對賴以生存的世界形成了更為全面的了解。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歷程,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特別是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家與國家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相對孤立的發展狀態逐漸被打破,人類社會日益成為廣泛聯系的整體。正是基于對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擴張的敏銳觀察,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詳細論述了世界貿易、世界市場、世界歷史等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與世界現代化的密切相關性,決定人們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必然會形成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即現代化的世界觀。從普遍性上看,一種現代化的世界觀,既受其所處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影響,又在同外部世界長期交流互動中豐富和發展。歷史上,一些西方國家長期奉行“國強必霸”的叢林法則和對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維,憑借其先發優勢,向其他國家輸出現代化模式,試圖以西方中心主義的世界觀框定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將廣大發展中國家視為其現代化的附庸,結果導致世界現代化發展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不公平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鼻О倌陙?,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等價值理念深刻影響和塑造著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觀。
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和萬邦的天下觀,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始終關注人類前途命運,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把自身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為人類社會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創新作出新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面揚棄西方中心主義的世界觀,秉持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贏之路,努力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從面對世紀疫情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到面對環境惡化呼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再到面對發展赤字提出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大力弘揚立己達人精神,努力增強現代化成果的普惠性,為處于歷史十字路口的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指明前進方向,彰顯了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世界觀特質。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觀及其實踐表明,現代化道路具有多樣性,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只有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國人民對發展道路的自主選擇,才能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
價值觀
主持人:現代化具有鮮明的價值目標導向。請談一談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怎樣的價值追求,蘊含著什么樣的價值觀,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作出了哪些貢獻。
豐子義(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現代化是一個包含價值指向的歷史過程,具有鮮明的價值觀取向,即為了誰而發展、為什么搞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在價值觀層面的根本區別,集中表現為以人民為中心還是以資本為中心。西方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遵循資本邏輯。從歷史上看,西方現代化按照資本邏輯發展起家,沒有資本的出現,沒有資本的擴張,就沒有西方現代化的興起和發展??梢哉f,資本就是西方現代社會和西方現代化發展的軸心,它決定了西方現代化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边@鮮明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觀。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這一價值目標,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得到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以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最終目標,追求人民至上的價值導向,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領導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觀、現代化觀,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為中心,彰顯中國式現代化所蘊含的鮮明價值觀。
現代化的推進,既是一個創造和積累發展成果的過程,也是一個分配發展成果的過程。能否在發展和分配中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是世界現代化面對的共同課題,也是檢驗現代化所追求價值的標尺。西方現代化遵循以資本為中心的價值邏輯,在發展中追求資本積累和資本擴張,導致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不斷推進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鮮明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在社會生產和分配領域的高度凝練和具體實踐,從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維度豐富和發展了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
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通過殖民擴張實現資本原始積累,通過對外戰爭轉嫁自身發展的種種危機,通過推行所謂“普世價值”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搞意識形態對抗。中國式現代化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現代化,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觀摒棄對外軍事擴張、殖民掠奪和意識形態輸出的做法,倡導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與各國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共同價值紐帶、指引了正確價值方向。
歷史觀
主持人:實現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請談一談中國式現代化承擔著怎樣的歷史使命,經歷了怎樣的探索過程,蘊含其中的歷史觀及其實踐能帶來怎樣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郭建寧(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現代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具有其內在的歷史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8世紀出現了蒸汽機等重大發明,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歷程?!爆F代化起始于西方,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性產物。同時,也要隨著歷史發展而發展變化。現代化任務的普遍性,只有通過每一民族在其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具體性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歷史上,西方國家試圖將其現代化模式作為“超歷史的”一般公式先驗地強加于人,這種做法既不符合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規律,也難以真正推動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從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來看,后發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都要經歷“跟跑”和“追趕”的歷史過程。從我國情況來看,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由閉關鎖國被動卷入由西方國家主導的現代化體系,也由此拉開中華民族探索適合自身現代化道路的序幕。在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過程中,一代代志士仁人苦苦求索,進行各種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身上。
從歷史觀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關。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動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歷史地、必然地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100多年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百廢待興、一窮二白的現狀,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艱巨任務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毛澤東同志發出“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的號召。經過不懈探索,我們黨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新中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小康之家”、“三步走”發展戰略等一系列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標識性概念,作出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引領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邁出堅實步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堅實戰略支撐,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黨不斷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歷史觀,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中體現獨立自主性,在歷史規律性和人的活動的主體性結合中彰顯開拓創新性,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凸顯高度的歷史自信和歷史主動。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深刻表明,后發并不意味著落后,更不意味著模仿和照搬。遵循世界現代化歷史規律,結合自身實際和文化傳統,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可能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徹底改變自身歷史命運。
文明觀
主持人:請問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文明觀及其實踐,為人類文明進步指明了什么樣的發展方向,為什么說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葉小文(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首先要將中國式現代化及其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置于世界現代化大潮中,置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背景下加以理解。現代化是一場涉及全球的社會大轉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領域?,F代化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經濟全球化,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必然會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往交流??梢哉f,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不斷發展的過程。同時,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不斷深入,又為經濟全球化、世界現代化進程注入強勁活力,營造有利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蔽拿鳑]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進步。文明交流互鑒的前提是平等對話,只有摒棄“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才能在文明交流融合中促進世界現代化進程。然而,在世界現代化進程早期,一些西方國家在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往往以圈占土地、掠奪資源和奴役他人來實現發展。這種發展慣性影響至今,在經濟全球化中主要表現為獨霸產業鏈高端,壟斷世界資源,以便任意“薅羊毛”。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則具體表現為宣揚西方文明優越論,以西方文明模式定義現代文明。即便在經濟全球化、世界現代化大潮涌動的當下,仍有個別西方國家逆流而動,動輒以筑墻設壘、單邊制裁、極限施壓等手段維護自身霸權,阻滯經濟全球化進程,以一家獨大、唯我獨尊封堵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之路。這不僅有悖于經濟全球化大勢,違背人類文明發展規律,更不利于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現代化長遠發展。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順應世界現代化大潮,遵循人類文明發展規律,中國式現代化不斷發展,并孕育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文明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边@深刻而鮮明地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正是秉持這樣的文明觀,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既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
歷史上,西方現代化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傳統與現代二元對立的文明觀,主張用現代性取代傳統性。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產生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之中,同時得到深厚的中華文化滋養。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彰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薄百F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念,主張通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把現代性和傳統性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創造具有包容性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這為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充分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世界文明朝著平衡、積極、向善的方向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民主觀
主持人:一個國家是否民主、如何更好實現民主,是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請談一談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民主觀及其實踐具有怎樣的獨特優勢。
林尚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世界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一個國家的民主建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現代化進程。提升這種能力的關鍵,在于多大程度上保持自我的內在定力,真正從符合自身歷史、社會與文化的現代化發展邏輯出發,進行民主建構布局。
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只有真正擁有當家作主的權利,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得到充分調動,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活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現代化進程才能順利推進。西方現代民主源于對君權統治的反抗與限制,其形成與發展主要圍繞限制或替代君權的代議機構而展開,強調民眾通過選舉代理人表達自己的意志。在實踐中,這種民主形式逐漸暴露出代理人無法真正表達民眾真實意見的制度缺陷。對此,一些西方國家試圖以公民直接參與的協商民主彌補代議制民主的缺陷,但由于受到制度、文化等因素制約,其效果并不明顯。
在領導和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將對現代化一般規律的把握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統一起來,指明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強調我國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深刻揭示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重大意義。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中國人民才能在黨的領導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成功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始終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的鮮明特征。
只有廣泛的、真實的民主,才是管用的民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國發展形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的重要載體和途徑,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能夠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能夠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中,能夠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而奮斗的實踐中。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人民不僅有投票權,而且有廣泛參與權;人民不僅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意愿,而且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人民不僅擁有制度和法律保障的當家作主權利,而且擁有監督權力運行的權利和相關制度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富有蓬勃生機的新事物,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我們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和優勢,讓中國式現代化的民主觀更具說服力、吸引力、引領力,為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生態觀
主持人:請談一談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生態觀及其實踐,在認識和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人與自然關系等重大問題中具有怎樣的獨特性,為實現人類社會永續發展作出了怎樣的理論和實踐貢獻。
方精云(中國科學院院士)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必然面對、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上,無論是以蒸汽機和紡織機的發明與使用為核心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以電力和電動機的發明與使用為標志、以重化工業的興起為核心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或是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為主要標志、以信息技術革命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包括當前突飛猛進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幾乎每一種現代化發展范式,都建立在同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基點之上。可以說,以什么樣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處理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集中體現著這種現代化的生態觀。
人類社會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態系統,通過生物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巖石圈各組分之間的一系列反饋過程實現自我控制和調節。世界現代化進程發展到今天,人類活動已成為影響地球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及其演變方向的重要因素。人類在地球生態系統演進中的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堅持正確的現代化生態觀,按照自然界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變化規律,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有利于實現現代化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如果違背自然規律,將人凌駕于自然之上,肆意攫取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導致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最終斷送整個現代化進程。
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大都經歷過嚴重的環境危機,不僅對本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也帶來一系列嚴峻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其中,雖有對現代化認識存在局限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追求利潤最大化,秉持人類中心主義將自然界視為用于獲取物質財富的載體。近年來,雖然一些西方國家生態環境有所好轉,但這種好轉是以資本推動高污染、高耗能產能轉移為手段,以犧牲其他國家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只會導致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愈演愈烈,延緩甚至阻滯世界現代化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既遵循世界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又秉持正確的生態觀,要求在現代化進程中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比伺c自然和諧共生,鮮明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獨具特色的生態觀。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觀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這超越了西方現代化將人凌駕于自然之上的人類中心主義自然觀。在實踐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觀強調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科學統籌自然系統和人類社會各方面要素,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用實踐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從科學處理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關系的維度豐富和發展了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
制圖:張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