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電(魏小雯)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舉行成果發布會,以“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為主題,發布22項重大成果。與會作者、編者代表介紹了相關成果的研究背景、創新觀點、學術特色。
本次發布的成果包括專著類14項,論文類8項。其中,《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概念體系及其基本特征》《國家發展的道路》《202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統一發展經濟學初論——人類經濟發展的力量分析》等展現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思考,回應當代中國發展現實問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撐。《論原始思維的兩重性》《中國考古學·宋遼金元明卷》《元大都:1964—1974年考古報告》《解讀金沙》《中斐關系史》等聚焦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底蘊,以滿懷文化自信的姿態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
據悉,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24年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以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組織開展重大科研項目,共設立各類項目700余項,完成各類學術成果10000余項,在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方面作出積極努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重大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2024年12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舉行成果發布會,以“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為主題,發布22項重大成果。副院長、黨組成員趙芮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趙芮致辭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趙芮表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重大戰略部署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任務提出的重大命題。這既是黨和國家賦予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光榮使命,也是檢驗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的重要標準。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國家隊,義不容辭、責無旁貸。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以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組織開展重大科研項目,積極開展有組織科研、有組織出版、有組織宣傳,共設立各類項目700余項,完成各類學術成果10000余項,在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發揮了獨特作用。
趙芮指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其根本遵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質特征是主體性和原創性,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我們要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植根于中華文明深厚積淀,以高度的學術自覺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堅實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22項重大成果包括專著類成果14項,學術論文類成果8項。其中,《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概念體系及其基本特征》《習近平文藝觀中的美學問題——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式美學的發展之路》《中國式現代化的開放政治經濟學邏輯》《國家發展的道路》《202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統一發展經濟學初論——人類經濟發展的力量分析》等成果既展現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思考,又緊跟時代步伐,回應了當代中國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智慧啟迪。《論原始思維的兩重性》《中國考古學·宋遼金元明卷》《元大都:1964~1974年考古報告》《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殼丘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群》《解讀金沙》《超越“族群政治”——元朝“根腳”邏輯揭探》《中國古代農牧政權地緣結構轉換與“大一統”國家建構》《中斐關系史》等成果從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底蘊中汲取力量,滿懷文化自信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與會作者、編者代表介紹了相關成果的研究背景、創新觀點、學術特色等情況。《中國歷代國家治理研究叢書》(第一輯)主編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夏春濤表示,中國古代雖有吏治腐敗、民變蜂起、社會動蕩,但同時也有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海晏河清,其發展曲折起伏、有進有退,總體上是在不斷進步。中國古代在制度設計上有頗多建樹和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治理經驗,催生了璀璨的中華文明。該書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史論結合,探討古代治國理政經驗,旨在為現代國家治理提供借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推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理念。”《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談到,該書詳盡闡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通過對各民族共享共有家園、共同身份、共同名字等的深度分析,從歷史和理論層面論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內在機理,揭示了其形成和發展的內在邏輯。
《俄羅斯三十年(1991—2021)》全面探討俄羅斯30年來的發展歷程,從政治發展進程、經濟發展轉型、外交政策演變多個角度深入剖析其現狀和未來趨勢。該書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表示,該書的出版不僅為我國俄羅斯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文獻材料,也有助于增進廣大讀者對俄羅斯這個最大鄰國的了解,洞悉其當前及今后的發展脈絡。
“習近平主席向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致賀信,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擔負起古典學研究的使命。這既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古典學這門古老又現代的學問的殷切期盼,也是一個國家的文明抱負與一個學科的學術使命的歷史性相遇。”《“古典學研究”系列叢書:經典與解釋·古今叢編》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賀方嬰表示,該叢書首批成果涵蓋西方古典學和中國古典學在內的5部作品,力求在前輩學者的基礎上,進一步形塑古今并重、經典與解釋并舉的編譯格局。
《中華文明突出特性闡釋叢書》深入論述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及其歷史發展。作者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劉豐表示,中國哲學的諸多原理深刻體現了“五個突出特性”的邏輯結構,內蘊廣大精微的文明精神和寶貴資源。立足于中國哲學的深厚基礎,研究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歷史脈絡和內在機理,從而為當下中國實踐提供學理支撐,是一個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斯文”傳承事業。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該叢書既是一個階段性總結,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中華民族復興思想通論(1840—1949)》論述了什么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復興的思想歷程以及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一系列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理論問題。該書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鄭大華表示,該書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聯系起來,與中國式現代化聯系起來,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中國邊疆學基礎理論研究:以古代中國為中心》通過對邊疆歷史多層次、寬領域的學術考察,探討了“天下”視域下的“中國”與“邊疆”之間的關系,對“大一統”制度文明與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從視角、理論與方法方面對中國邊疆學建設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該書作者、中國邊疆研究所編審李大龍表示,該書是對構建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的嘗試,希望能夠助力中國邊疆學學科發展。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對中國考古學發現與研究史實進行編年,同時也對中國考古學的百年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該書以中國考古學的百年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實證了中國考古學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重大成果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胡濱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院所代表及媒體代表參加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