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隨筆:“好房子”引領房地產發展新賽道
王優玲、梁倩
大江南北,一場“好房子”蝶變正在悄然發生。
新建住宅采用動靜分區、靈活多元的空間設計,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借助裝配式建造技術,“原拆原建”把老房子變成現代住宅樓;科技賦能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的住房更加安全宜居……
新房子要建成“好房子”,老房子要改造成“好房子”。我國住房發展正在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提升居民居住品質和幸福感是房地產發展的鮮明導向,也在打開新的賽道。
截至2023年底,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超過40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16%。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上“好房子”成為居之所向、心之所往。
什么樣的房子才是“好房子”?不同時代有不同標準。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樓,房間狹小,廚房和廁所公用;八九十年代的步梯房,結構簡單,小區環境一般,綠化少;從2000年開始增多的電梯房,設計更加現代,配套更加齊全,物業管理更加完善。
這些住宅曾是一代人的“心頭好”,代表著當時的“好房子”。時代的發展為住宅迭代升級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人民群眾對改善居住條件有了更多新期待:既能住得健康,住得安心放心,又節能省錢,用得更方便。
這意味著,“好房子”應當具備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等特點,不僅要有好標準、好設計,還要有好材料、好建造以及好服務。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我國幅員遼闊,適合南方氣候環境的住宅不一定適用于北方。不同居住習慣、不同年齡段、不同經濟能力等群體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把“好房子”建設當作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對住宅標準加強頂層設計,因地制宜構建住房品質提升的制度體系,對不合時宜的住宅設計、建筑工程容積率計算規范等進行調整優化。
良好的居住品質是當下撬動房地產市場的關鍵。當前,居民對戶型設計的靈活性、私密性、舒適性等要求更高,對運動、娛樂等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的配套設施需求更加迫切,只有通過打造優質住宅產品,才能贏得市場,決勝新賽道。
作為建設主體,房企承擔著將“好房子”理念轉化為現實的重任,需要不斷創新設計理念,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到住宅建設中去,堅持在項目設計、材料選擇、施工工藝等各個環節做到精益求精、品質把控,在品質競爭時代把握先機。
需求就是發展的動力。“好房子”建設正在打開房地產發展的新空間,不僅能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還能對擴內需、穩增長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提高房屋品質,增加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在“好房子”建設中的應用,將促進相關的住宅、設計、裝飾、建材、家居等全業態、全鏈條的產業升級。
有了“好房子”,還要建設“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作為2025年房地產領域重要任務之一。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進行創新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轉角見園,建設口袋公園和城市綠道,實施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補齊城市發展短板,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兒童友好空間;堅持問題導向,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和城中村改造,加強地下管網管廊建設改造……結合城市更新把更多的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通過城市更新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房地產行業正處于新舊模式轉型的關鍵期,“好房子”建設是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展望2025年,各方應始終以讓人民宜居安居為己任,圍繞老百姓的多樣化住房需求,建設更多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