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8日電 (中新財經記者 李金磊)被譽為“厲股份”“厲土地”“厲民營”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因病逝世。
根據北京大學新聞網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原副主任,“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著名經濟學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3年2月27日19點31分在北京協和醫(yī)院逝世,享年92歲。北京大學已成立治喪工作組,開展相關工作。全校師生沉痛悼念厲以寧先生。
“厲股份”“厲民營”“厲土地”
從“厲股份”“厲土地”“厲民營”到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非均衡理論”,厲以寧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為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厲以寧在1986年北大“五四”科學討論會上指出“經濟改革的成功并不取決于價格改革,而取決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業(yè)體制的改革。”此后,他多次為國有企業(yè)股份制改革疾呼,推動中國經濟改革方向逐漸明朗,“厲股份”的稱呼廣為流傳。
2003年,時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厲以寧,以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專題組組長身份,率專題組赴廣東、遼寧等地調研。2005年,專題組向中央報送了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建議。當年,支持“非公”經濟的“三十六條”政策出臺。厲以寧又多了一個“厲民營”的稱號。他在接受采訪時曾談到:“無民不穩(wěn)”“無民不富”“無民不活”。
2008年,厲以寧在《北京大學學報》上發(fā)表長文,提出搞活農業(yè)經濟發(fā)展,提高農民收入,讓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擁有同等的機會。因力推農村土地改革,厲以寧又被稱為“厲土地”。
“改革先鋒”
厲以寧提出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非均衡理論,并對“雙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另外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厲以寧“改革先鋒”稱號,并頒授他“改革先鋒”獎章,稱他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
厲以寧著作豐碩,主要包括《非均衡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轉型發(fā)展理論》《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體制?目標?人:經濟學面臨的挑戰(zhàn)》《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等。
早在1992年,厲以寧在《論共同富裕的經濟發(fā)展道路》一文中就對共同富裕作了詳細闡釋。
厲以寧因為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杰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其中包括 “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huán)境與發(fā)展國際合作獎(個人最高獎)、第十五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學術研究獎(日本)等。1998年榮獲香港理工大學授予的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北大人
祖籍江蘇儀征的厲以寧,一生與北大密切交融。
他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yè)后留校工作,歷任資料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生前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詩人
厲以寧的一生,也是詩意的一生。
厲以寧愛寫詩,功底深厚,筆耕不輟,“隋代不循秦漢律,明人不著宋人裝,陳規(guī)當變終須變,留與兒孫評短長”等詩詞廣為流傳。
一路走來的厲以寧,也曾面臨過質疑和挑戰(zhàn),但他初心未改,堅定如一。“作為讀書人,總有些正心、齊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這是我堅持至今的動力。”
“我們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