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出爐,全國總計3671家。
其中江蘇、廣東、浙江分別以795家、658家、384家位居前三甲。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深圳以310家的數量位居第一,幾乎與浙江省(寧波除外)的315家相差無幾。
從產業分布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六成屬于工業基礎領域、超八成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相關服務業,行業分布十分集中,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支撐。
作者| 史慧芳 楊文 張爽 ??
編輯| 六耳
來源| 直通北交所
近日,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出爐,全國總計3671家,相較于第四批明顯減少。
蘇粵浙小巨人數量依舊領跑全國,位列前三,只不過排位有所變化。江蘇與第四批的第一名浙江互換了位置,深圳的第五批小巨人數量與整個浙江省相差無幾。
據不完全統計,前五批公示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累計達到8997家。如此一來,距離“到2025年培育1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標將越來越近。
-1-
蘇粵浙依舊領跑全國
深圳市幾乎趕上浙江省
直通北交所梳理發現,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北京、湖北、上海、安徽、湖南、四川等位居前10。
其中,江蘇、廣東、浙江分別以795家、658家、384家位居前三甲。山東則以300家排在第四名,守住了第四批時的位次。
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深圳以310家的數量位居第一,而寧波、青島、廈門、大連分別為69家、39家、25家、12家,合計145家。深圳的數量是四市之和的兩倍之多。
另外,深圳憑借一市之力,幾乎與浙江省(寧波除外)的315家相差無幾。
直通北交所對比發現,與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數據對比,江蘇、四川、上海、河北、天津表現優異,位次都有明顯變化。
比如,在Top10省份中,江蘇取代浙江,數量排名第一;四川屬于新晉前十,位居第10名;上海超越安徽,位次從第8上升到第7。
第四批數量排名第十名的河南,此次則被擠出前十,位居第15。在此之后,就是河北、天津位次發生躍遷,分別從第13升至第11、第17升至第12。
總體來看,除了江蘇、廣東(含深圳在內)兩省一騎絕塵外,浙江、山東、北京、湖北、上海、安徽、湖南、四川等省份,“小巨人”企業數量在100~400家。
而河北、天津、江西、重慶、河南5省級區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在50~100家。
福建(含廈門在內)、遼寧(含大連在內)、陜西3個地區,“小巨人”企業數量在20~50家。西北以及東北的吉林、黑龍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則相對較少,不足20家。
這種“分布不均”的特點,整體上與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征相契合。
-2-
區域差異明顯
珠三角仍不及長三角
從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的聚集特征來看,長三角、珠三角是當之無愧的專精特新“小巨人”高地,占到全國的59%。但珠三角仍不及長三角,后者的小巨人數量是前者的兩倍之多。
山東以及北京等地也是專精特新“小巨人”的聚集地,連續兩批擠進了全國TOP5。
中部地區的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6個省份,“小巨人”占比16%;西部地區的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古、廣西等12省“小巨人”數量合計占比7%。
中部的湖南、安徽、河南、湖北,西南部的川渝以及京津冀區域的河北也是“小巨人”的聚集地。而西北和東北的“小巨人”企業數量整體偏少。
這一點,前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總數量上也有所體現。
從產業分布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六成屬于工業基礎領域、超八成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相關服務業,行業分布十分集中,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支撐。
其中,四批“小巨人”企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產業和節能環保占比位列前五,目前公示的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較前三批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六成企業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行業領域。
這也與各省市公布的專精特新發展政策相契合。
各省市公布的專精特新發展政策提及的重點領域主要分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等,提及頻率排名靠前的產業領域分別為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
-3-
“十四五”培育目標有望提前或超額完成
隨著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出爐,又有3671家企業被列入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陣營。但數量相較于第四批的4357家,減少了15.7%。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此前報道,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進行梳理發現,第四批有4357家企業成功入圍。
而且數量上較前三批有了“跨躍式”大提升,是第一批數量的17.6倍,是第二批數量的2.3倍,相較第三批也多出了1.5倍,第四批數量占前三批總數的比例高達91.5%。
據不完全統計,前五批公示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累計達到8997家。如此一來,距離“到2025年培育1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標將越來越近。
2021年12月17日,工信部在《“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建立“百十萬千”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即力爭到2025年,通過中小企業“雙創”帶動孵化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1千家左右的制造業單項冠軍。這也是國家戰略層面對中小企業發展路徑的規劃。
如果加上本次公布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四批總數預計在9000家左右,距離“到2025年培育1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標將越來越近。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標準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需同時滿足專、精、特、 新、鏈、品六個方面指標。
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版圖
近日,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正式發布,全國總計3671家企業成功入選。從省份分布來看,江蘇、廣東、浙江位列前三,其中,江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達到795家;其次是廣東(包含計劃單列市,下同),為658家;浙江位居第三,為384家。
其中,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深圳以310家的數量位居第一,而寧波、青島、廈門、大連分別為69家、39家、25家、12家,合計145家。深圳的數量是其余4個計劃單列市數量之和的兩倍之多。與“小巨人”強市相比,深圳此次新增數量超過了北京(243家)、蘇州(230家)和上海(206家),位居全國第一。
重點省市“專精特新”企業扶持措施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各地根據自身實際針對不同層次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出臺了相應的獎勵補貼措施,從加大財政金融支持、鼓勵掛牌上市、優化服務等多個方面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