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0月1日電 題:世界級大橋建設一線的“國慶堅守”
新華社記者駱飛、周宣妮
高空吊裝工人在花江峽谷大橋安龍岸主塔塔頂施工。新華社記者駱飛 攝
10月1日清晨,當陽光穿過云霞,照耀在位于貴州省貞豐縣境內的花江峽谷大橋安龍岸主塔上時,高空吊裝工人馬海扯坡早已穿戴好安全設備,開啟了在200多米高空忙碌的一天。
這是貴州省六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在建花江峽谷大橋的施工現場。待其建成后,大橋將飛架于被稱為“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之上,橋面距離峽谷水面垂直高度達625米,將成為世界最高的大橋。
花江大峽谷壁立千仞,兩岸地勢陡峭,大橋核心施工區緊鄰懸崖絕壁。工人們不僅時常要在距離地面好幾百米的高空開展大重量吊裝作業,還要應對突如其來的暴雨、大風天氣,施工難度可想而知。國慶節期間,為有序推進大橋施工進度,200多名技術、施工人員堅守大橋建設一線。
跟隨馬海扯坡的腳步,記者乘坐施工電梯一路爬升,抵達已封頂的大橋安龍岸主塔塔頂。金風送爽,但當跳出云海的日頭直射在毫無遮擋的塔頂時,身處其上的人們,臉上火辣辣的。
作為花江峽谷大橋其中一個主塔,安龍岸主塔距離地面有204米高。此刻,穿越峽谷的大風在耳邊呼嘯,腳下是深達好幾百米的花江大峽谷。
站在塔頂遠眺,峽谷對岸是與安龍岸主塔遙相呼應的另一個主塔——大橋六枝岸主塔,目前正加緊施工。
9月1日,施工人員拆卸花江峽谷大橋引橋段掛籃構件。(張杰 攝)
身處高空,記者內心無比緊張。而一旁的馬海扯坡和工友們則顯得比較輕松,正有條不紊地在塔頂安裝門架,為即將開展的高空大重量吊裝做準備。
今年35歲的馬海扯坡皮膚黝黑,常年在工地風吹日曬,相較于同齡人略顯滄桑。談到工地生活,眼前這個有著十幾年高空吊裝工作經驗的彝族男人并不怕吃苦,卻很怕高空作業時遭遇突如其來的大風。
“峽谷工地亂風多,而且瞬時大風比較常見。有時一刮大風根本站不穩,只能立馬蹲下。”馬海扯坡說,比起過去,現在的高空施工安全保障更多,干活比較安心。
今年56歲的劉躍才,也是國慶假期堅守大橋建設一線的工作者之一。他是貴州橋梁集團大跨度纜索吊裝工作人員,這段時間一邊按計劃和施工隊推進引橋T梁安裝,一邊加緊制作并完善特大橋纜索吊裝系統大小機備材料方案。
交談時,老劉小心翼翼地從兜里掏出幾張折疊好的A4紙。這是他手寫的吊裝備材方案,全篇字跡工整,所需材料分門別類,一目了然?!按髽蚴┕?,一次吊裝材料少則幾十、上百噸,多則上千噸?!崩蟿⒄f,一些施工問題沒有可遵循的經驗,需要邊施工邊解決,每一步都走得很謹慎。
聳立于花江大峽谷兩岸的花江峽谷大橋安龍岸主塔和六枝岸主塔。新華社記者駱飛 攝
2022年1月正式動工建設以來,為應對峽谷較極端的建設條件以及大橋主塔承臺、錨碇等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筑后易產生溫度裂縫等問題,項目施工方自主研發了多項解決技術。
承建大橋的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六安高速LATJ-8標項目副經理王淞鈺介紹,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智能溫控系統以及聯合研發測風雷達等設備,極大提升了大橋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數。
目前,世界前100名高橋近半數在貴州,這里堪稱“橋梁博物館”。一座座高橋不僅是貴州對外開放的新名片,也承載著無數交通建設者的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