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頭“大鐵牛”,能一下潛到我國南海海底。它高7.6米、“腰圍”10米、重達12噸。
別看它“膀大腰圓”,身手可不凡——在水深2000米的南海海床上降落,成功將鉆頭打入231米的深度,一舉創下世界紀錄!
這頭“大鐵牛”名叫“海牛Ⅱ號”,打造它的首席科學家是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
“手握‘金剛鉆’,才不會受制于人。”從拒絕國外高薪工作毅然回國,到帶領團隊從零開始自主研發關鍵技術,萬步炎的信念始終樸素而堅定。“在深海海底鉆超過200米,這意味著我國在理論上具備了海洋礦產資源全覆蓋的勘探能力。”
這是萬步炎送給祖國最深沉的禮物……
向最難處攻堅——
“越是遇到困難,越要‘鉆’透一切困難”
時間,撥回到2021年4月7日。
入水!下放!鉆進!
隨著鉆探一點一點深入,顯示屏上的數字不停跳動,0到3,3到6,6到9……直到231米!
控制室里的萬步炎長長舒了一口氣,眼眶泛紅。
“太好了,我們成功了!”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
南海2000米水下,成功下鉆231米,保壓取到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海牛Ⅱ號”做到了!這不僅填補了我國海底鉆深大于100米、具備保壓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鉆機裝備的空白,還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鉆機的鉆深紀錄。
茫茫深海,鉆機如何承受高壓?如何安全地放下去收回來?如何供電、通信、操作?怎樣確保取芯的精準性、可靠性……說起那段難忘的經歷,萬步炎深有感觸,沒有什么是發奮圖強不能解決的。
海底地形復雜、環境多樣,開展海洋礦產資源勘探和海底工程地質勘察,離不開深海鉆機裝備。
“可以說,深海鉆機裝備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深海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的廣度、深度和精度。”萬步炎說。
“海牛Ⅱ號”看上去是個龐然大物,但到了海底,卻像泥鰍一樣靈活,易操作、多功能、高效率、低成本,獨創巖芯管全長直接密封保壓取芯原理、技術與工藝,取出來的可燃冰保壓保存率超過80%,領先國外相關技術。
“海上摸爬滾打這么多年,最不怕的就是困難,越是遇到困難,越要‘鉆’透一切困難。”萬步炎說。
某次海試期間,“海牛Ⅱ號”配套收放絞車系統出了故障。鉆機懸吊在水下1000米,收不回也放不下。團隊緊急聯系丹麥廠家、求助國內代理商,得到的回復都是“無能為力”。
“多少大風大浪都經歷了,決不能被這點困難嚇住。我們自己修!”萬步炎帶領團隊成員嘗試各種辦法,最后決定搭建一個臨時液壓系統。經過近30小時奮戰,“海牛Ⅱ號”鉆機在臺風到來前,被完好無損地回收到甲板上。
“現在,我國‘海牛號’系列鉆機已經具備了作業全過程智能感知與控制能力,海底鉆機在機載攝像頭完全看不清的情況下也能開展‘盲鉆’作業。”萬步炎說著,眼神中透著自信,“‘海牛Ⅲ號’研發已經啟動,只有‘深潛’才能探索更深的海底世界!”
出路只有自主研發——
“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能做到”
誰能想到,這位中國海洋資源勘探技術先驅者,是半路出家。
1985年,萬步炎從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探礦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長沙礦山研究院工作,主要從事陸地礦產的勘探開發。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海洋采礦”這個陌生領域,發現我國海洋勘探開發技術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在國際公海“跑馬圈地”,許多優質海洋礦產資源都被他們盡收囊中。為擺脫我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窘境,長沙礦山研究院組建了海洋采礦研究室,一位老專家找到萬步炎,問他有沒有興趣加入。
“雖然我沒有干過,但我愿意試一下。”萬步炎沒猶豫,“一切從頭開始,但我相信有一天一定能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祖國的大海上。”
1998年,萬步炎第一次登上遠洋科考船,讓他驚訝的是,小到樣品管,大到取樣器、地質絞車,船上幾乎所有鉆探裝備都是“洋品牌”。然而,國家花重金從國外租來的海底鉆機,整整一個航次都顆粒無收。
“只能自主研發!”萬步炎被刺痛了。第二年,他們毅然接下研發首臺國產深海鉆機的任務。
“研發之初,沒有任何可借鑒參考的技術資料,只能自學機械設計、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等知識,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畫圖、設計、生產、加工、組裝、試驗……我們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重新開始。”
歷時4年,研發終于成功了,遼闊海域打下第一個“中國孔”。
但探索,遠未止步。
0.7米、5米、20米、60米、231米……從推開深海一條門縫到打開深海大門,從落后于人到實現技術超越,這231米,前前后后走了20多年。
萬步炎終于拔出了“技術落后”這根扎在他心頭多年的刺。
“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能做到,別人還沒有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先他們一步做出來。”在萬步炎看來,正因為堅持獨立自主研發,不照抄國外技術,才取得了領先西方的成就。
“目前,我們擁有150多項國家專利、16項國際發明專利。”萬步炎告訴記者,“海牛Ⅱ號”不論在鉆探深度,還是功能、性能、作業效率及成本等,均優于國外同類裝備,而且所有關鍵技術均為自主研發。
“10多年前,科考船上幾乎所有設備都是進口的,如今國產裝備占到80%以上,未來這一比例會越來越高。”萬步炎無比自豪。
錨定國家所需——
“牛有鉆勁、有干勁,我這頭牛還要給國家多作貢獻”
“國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這是掛在萬步炎實驗室“海牛樓”入口處的標語,每天都在時刻提醒他和團隊:研究,就要錨著國家需要去!
他們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海牛”系列深海海底鉆機系統與取芯技術,解決了我國深海海底固體礦產資源鉆探、深海海底工程地質勘察、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大孔深全孔全程保壓取芯等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打破了我國可燃冰勘探技術裝備對國外的長期依賴,所有研究成果均在國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重大勘探成果。
如今,我國多條海洋科考船配備了萬步炎團隊發明的專利設備,在太平洋洋底以及我國南海、東海等海域鉆下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孔”。未來,在國家大洋多金屬硫化礦、海底天然氣水合物、深海稀土資源等大規模詳勘,以及國家深水油氣田工程地質開發、海上風電場開發等方面,“海牛”系列海底鉆機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科學研究不是自娛自樂,所選擇的方向應該解決實際問題。”萬步炎的心中,“國家”二字最重,“牛有鉆勁、有干勁,我這頭牛還要給國家多作貢獻。”
當前,“海牛Ⅱ號”還在海上工作。深淵海底被稱作深海的“珠穆朗瑪峰”,因其獨特的洋殼板塊地質構造、極端深淵環境和生物群落,成為人類全面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研究海洋的重要一環。“我和‘海牛’團隊下一步要向著更深更廣袤的海底挺進。”萬步炎自信地說。
(記者張勝 禹愛華 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