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發布訃告:享譽全球的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意大利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終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李政道先生,于當地時間2024年8月4日凌晨2時33分,在美國舊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歲。
訃告介紹,作為開創華人獲得諾貝爾獎歷史的物理大師之一,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學術生涯中嚴謹治學,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域,力尋突破,不斷攀登科學高峰,求實求真,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持久而明確的貢獻。
作為推動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發展的炎黃赤子,李政道先生懷著熾熱的祖國情和濃烈的報國愿,用他杰出科學家的卓越眼光,圍繞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極力助推中國高能物理發展;促成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建立,設立CUSPEA(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建言設置博士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制度,設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提議建立李政道研究所,推動中國基礎研究聚焦根本性科學問題。他為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作為倡導科學與藝術交融的智慧使者,李政道先生躬親實踐,與中國多位頂級藝術家合作,將科學思想融入藝術創作,留下諸多內涵豐富、意蘊雋永的傳世佳作,并設立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不斷推動科學與藝術互融的創新文化形式向更高、更深層次邁進。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崩钫老壬耐ㄌ煊睿橄等A夏,用近百年的物理人生譜寫出不朽的傳奇華章。他在物理學領域的輝煌成就和為祖國科學明天的無私奉獻,將永載科學史冊;他淡泊名利、篤行致遠的科學精神,將永遠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科學家與學子不懈奮斗,鑄就中國科技新的輝煌。李政道先生的逝世是全球科技界的重大損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李政道先生!
新聞延伸
1957年,31歲的李政道因與楊振寧共同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之外,李政道在量子場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等方面多有建樹。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2021年11月20日,李政道迎來了九十五歲生日。當天,一場李政道學術思想及中國科教育人實踐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報告廳舉辦。
“時光如白駒過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有幸能與眾多單位和朋友們合作,為祖國盡一點綿薄之力。不覺之間,已經九十五歲了,自覺身體尚可……借這個機會,向大家報個平安。”身在大洋彼岸的李政道未親臨現場,托其長子、李政道圖書館館長李中清代為宣讀寫給活動的信件。李政道在信中說,自己身體尚可,日常散步強體,閑暇時光,喜歡臨摹或寫生。聽聞親友們相聚在活動現場,他甚是想念大家和過去的時光。李政道談到,祖國越來越強盛,科學教育事業發展日新月異,從少年班到CUSPEA學者、政學者、李政道物理班,學子們不斷用努力和實績證明自己,科藝融合實踐亦拓展出各種可能、催生出諸多精品。他雖身在他鄉,但一如既往地關注著故土和各位朋友。
2021年10月10日,在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慶賀李政道先生九十五華誕”學術報告會上,李政道還曾寄語:“祖國高能基礎物理研究在過去30余年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成果?;仡橞EPC(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BEPC、BES(北京譜儀),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和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的成功建造和運行為中國高能物理基礎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僅把祖國的基礎研究帶入國際競爭行列,也培養了大量關鍵人才,推動了高能物理基礎研究向多個前沿方向快速發展”。
李政道表示,基礎研究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是國之根本,“當初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中國這么一個國家,必須在高科技領域里面占有一席之地’,而基礎研究‘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我衷心祝愿祖國的高能物理事業蒸蒸日上、健康發展,中國科學家做出更多國際一流的原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