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2日電(記者 王瑞平)12月1日至2日,全國城市生態站工作年會暨城市生態年報發布會在廣州舉行。會上發布《綠美廣州生態空間狀況監測報告(2024年)》,這也是我國首次以城市為主體,向公眾發布生態空間狀況監測報告。
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快速發展。作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全國構建的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網的重要站點,廣州城市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在全市布置14個監測點,收集水、土、氣、生、環境等生態全要素指標數據,科學反映綠美廣州實施以來城市生態空間狀況。
據了解,該報告基于廣州生態建設成效、相關研究和統計結果,結合2023年觀測數據等本底資料,公布5大類生態指標,從優化生態格局、強化生態韌性、鞏固生態穩定性、提升生態品質和增進生態福祉等五個方面闡述綠美生態建設成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級巡視員李世東表示,城市是人類活動中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迫切需要建立面向城市生態系統的長期觀測站,以監測城市生態功能和健康狀況的變化。
近年來,廣州通過對綠色本底和藍綠網絡提升建設,實現從傳統山水格局向“通山達海 貫江融城”生態網絡格局轉變。數據顯示,廣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429.1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全市濕地面積6.95萬公頃,占廣州市國土面積9.35%;規劃保護劃定自然保護地75個,面積達10.98萬公頃。
“我們實施了‘公園+’行動,不斷提升公園的活力和吸引力,加快城市品牌的塑造與傳播?!睆V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孫玥介紹。截至2023年,廣州市建成各類公園1426個;開放綠地、草坪及林下空間124處,共280萬平方米。這些高品質的休閑游憩活動空間,讓市民可以便捷地走進自然、了解自然。
“這次報告的發布是我們的一次嘗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城市生態站專業組組長王成表示,“我們需要科學數據和觀測指標的支撐,這些科技監測結果,能夠科學地指導我們城市生態空間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