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近期密集召開,謀定2025年地方經濟增長目標,敲定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2025年,多數地方預期經濟增長目標為5%或5.5%左右。細細觀察今年各地政府的政策著力點,“擴內需”居于重要位置,“兩重”“兩新”成為高頻詞。新質生產力、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也被頻頻提及。
目前,上海、廣東、河北、福建、廣西、黑龍江、吉林、天津、北京、湖南、海南、內蒙古等十余省份召開了地方兩會,并公布了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記者梳理發現,除了海南、內蒙古預期目標分別定在了6%以上和6%左右,多數地方預期目標為5%或5.5%左右。
具體來看,天津、黑龍江、廣西、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為5%左右,河北為5%以上,浙江、湖南、吉林為5.5%左右,福建為5%至5.5%。
與2024年預期增速相比,天津2025年預計目標有所調高,上海、北京、浙江等地與2024年持平,黑龍江、海南、吉林、湖南等地有所調降。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要努力完成‘十四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需要在穩增長上下功夫。經濟大省在穩定增長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這些省份設定的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普遍在5%左右乃至以上,充分顯示出加大宏觀政策力度穩定經濟的需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說。
在設定經濟增長目標的同時,各地也明確了2025年一系列重點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2025年九大任務之首。對此,各地也紛紛提出具體的政策舉措。翻看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擴內需”居于各地2025年經濟工作重要位置。
其中,“兩重”“兩新”成為高頻詞。浙江提出持續做好“兩重”“兩新”、專項債等項目謀劃儲備和對接爭取工作,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力爭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份額占全國比重穩中有升。湖南提出,“搶抓‘兩重’‘兩新’等重大政策機遇”“擦亮‘湘商回歸’‘校友回湘’等主場招商活動品牌”“抓好‘十大產業項目’和‘十大基礎設施項目’”等。
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新華社等媒體采訪時表示,2024年“兩重”“兩新”政策實施成效明顯,有力支撐了全年經濟增長。2025年,要在總結和延續2024年好的經驗做法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日,2025年“兩新”政策加力擴圍相關政策方案正陸續公布。記者了解到,“兩重”方面,2025年也將進一步增加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優化資金投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消費方面,不少地方將其與惠民生結合在一起,并聚焦發力服務業。北京提出,在旅游上,今年將推進環球主題公園二三期等項目謀劃,新推100條“漫步北京”主題線路,重點景區預約購票便利化水平將提升;上海提出,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推進新型消費、汽車消費、綠色消費,加快打造以國貨潮牌為引領的消費自主品牌。
“未來我國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及增長點主要集中于服務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表示,“在養老領域,2024年我國智慧養老市場規模或達6.8萬億元,未來可開發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吸引資本,滿足老人養老需求。結合首發經濟,鄉村旅游也有諸多可行路徑,可憑借鄉村基礎設施與環境引入旅游項目,以首發效應提升吸引力,搭配其他設施延長消費鏈條,為旅游消費注入活力。”
另外,新質生產力、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在各地2025年重點工作中也被頻頻提及。廣東提出,要聚焦鞏固提升制造業當家優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施“百鏈韌性提升”專項行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北京將積極布局未來產業,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加快6G實驗室和6G創新產業集聚區等項目建設,完善首批10個育新基地功能,支持一批種子項目落地轉化,梯度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
“從各地兩會發布的重點任務看,各地都在落實一攬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力,盤活存量和做大增量,著力擴大內需和深化改革開放,穩定預期和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確實促進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劉向東說。(記者 張莫 汪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