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 題:減證便民 讓公證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新華社記者馮家順、白陽
司法部7月3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公證服務減證便民情況。從證明材料清單管理到創新服務方式,一批公證服務便民惠民措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聞發布會現場。司法部供圖
減輕群眾辦證負擔
據介紹,近期司法部通過梳理共規范保全、學歷、學位、證書(執照)、現場監督、合同(協議)等公證事項33類81項,辦理此類公證需要提供的證明材料從原來的396項刪減到280項。
“針對群眾反映辦理公證材料多等問題,我們全面梳理地方出臺的公證證明材料清單,能壓縮的盡量壓縮。公證機構能夠通過主動核查獲取的證明材料,或者能夠通過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方式獲取的證明材料,不再讓當事人提供;屬于循環證明、無謂證明的材料,堅決砍掉。”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局長劉福臣說。
在提供證明材料方式上,對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的公證事項中涉及的一些輔助性證明材料,不再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提供復印件或者影印件即可。
提升公證服務水平
針對群眾辦證往返次數多問題,各地司法行政系統圍繞保障改善民生、優化營商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擴大“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范圍,對于法律關系明確、無爭議的公證事項,只要申請材料齊全、真實,符合法定受理條件,即可實現讓當事人“最多跑一次”。
據介紹,北京“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由最初的52項增加到185項,基本覆蓋了全部公證業務領域;天津采取容缺受理制度,對于基本條件具備、主要證明材料齊全僅缺少次要材料的公證申請,在當事人補齊材料并符合出證條件的同時立即出具公證書,提升服務效能。
此外,全面落實一次性告知制度,明確公證機構需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辦理公證的條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獲取材料的途徑和方式等內容。
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務
針對公證資源分配不均衡、公證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司法部持續推動優質公證資源均衡配置,擴大公證機構執業區域至省級,方便群眾、企業選擇優質公證服務。
中國公證協會秘書長曹陽表示,中國公證協會現已研發出“全國公證處地圖”微信小程序和“公證服務查詢系統”,實現公證機構查找導航、公證服務信息展示、公證服務效果評價等功能,方便當事人申辦公證。
同時,加強對偏遠地區、力量薄弱公證機構的對口幫扶,引導縣域公證機構進駐基層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實現群眾申辦公證“就近辦”。部署開展“公證進鄉村”活動,在鄉鎮(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設立公證咨詢聯絡點12萬余個,為農村群眾辦理各類公證46萬余件。
降低群眾辦證成本
針對群眾辦證成本問題,司法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進一步完善公證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明確劃定關系民生的基本公證服務項目清單,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管理。
鼓勵各地實行最高上限價格管理,規定辦理單套居民房產繼承、遺贈公證事項費用不得超過1萬元。指導各地落實價格減免政策,對80歲及以上老人首次辦理遺囑公證,免收遺囑公證服務費用;對低收入群體、殘疾人、農民工等特殊群體和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按規定減免公證費用,推動公證服務公平共享。
比如,山東省司法廳服務房產交易“帶押過戶”,全面推出房產買賣合同公證、資金提存監管、委托綜合代辦等服務,防止“一房多賣”,有效預防“帶押”二手房交易中的法律風險。今年以來,全省公證機構共辦理“帶押過戶”業務3153件,平均每筆業務為群眾節約交易成本1萬余元。
劉福臣介紹,今年以來全國公證機構共辦理公益法律服務21萬余件,其中為老年人辦理免費遺囑公證1.1萬余件、為服務三農辦理減免收費公證1.3萬余件。
司法部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公證服務減證便民情況。據悉,保全、學歷、學位、證書(執照)、現場監督、合同(協議)等公證事項所需證明材料從396項刪減到280項;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的一些公證事項中涉及的輔助性證明材料,不再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提供復印件或者影印件即可;80歲及以上老人首次辦理遺囑公證免收遺囑公證服務費用,低收入群體、殘疾人、農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單親困難母親等特殊群體和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按規定減免公證費用。